“书册埋头无了日,不如抛却去寻春”。春天来了,我想起了小时候所养的含羞草。念来,如今已有十多年没见过含羞草了。兴致所至,想起曾经为自己的小说写过序,便是以含羞草为主题。
于是,我便开始地毯似搜索。从自己的几个博客上开始找寻,再翻遍电脑硬盘和移动硬盘上的所有文档,却不见其踪影。在此失落之时,突然想到,我曾在某文学网上发表过,于是尝试着去百度一下。果然,那篇文章映入了眼帘。
我所写过的文章,甚至日记,经历了多次的自我摧残,如今留下来的并不是很多。每当,经历了一些不快乐的事,我总是在逃避。总以为删除了以往的所有记录,便能抹掉了所有的记忆。后来知道,即使没了那些生活记录,记忆依然存在,犹为更胜往昔。
每个人都有过不快乐之时。在这个世上,有千千万万种人生。李后主有“问君能有几多愁,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”的哀婉凄绝之愁,我们不懂,但能深刻体会到一代君王的无奈;欧阳修有“人生自是有情痴,此恨不关风与月”的缠绵情恨,我们的多愁善感与生俱来,爱恨情结与一切风花雪月无关;纳兰容若有“人生若只如初见”的回忆,有“人到情多情转薄,而今真个悔多情”,我们不难体会他的无奈哀伤;更甚是有文天祥的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”的壮怀激烈。这些人生,何尝不给我们些提示,何尝不给我们些感触,何尝不给我们些自我体会。
我开始启程,启程去踏春,追寻“蓼茸蒿笋试春盘,人间有味是清欢”的意境,追寻“我心素已闲,清川澹如此”的坦然,追寻“世间安得双全法,不负如来不负卿”的心真。
回过神来,仔细读几遍那篇序,实在读不下去。发觉如今的我不只是在文字上有所进步,更是我的心在进步。那时总是在有意无意地刻意,把一件简单明了的事弄得深奥难解。那时思想不清楚,自己都不知道在做什么说什么;内容贫乏,必须用深奥难解的文字和行为来掩饰。如今,转念一想,为何不可随性所至,随性自如呢?
既不显露,也不隐藏,随性所至,随性自如。
2012年4月17日 晚 寻找记录有感